銀幕背后,那些動人心魄的真實
孟泰正在維修設備。(資料圖片)
電影《鋼鐵意志》高度還原了孟泰當年的工作場景。
《鋼鐵意志》的鏡頭里,一段圍繞新中國第一爐鐵水誕生的故事吸引著觀眾走進影院。鏡頭外,那段真實的故事又是如何?新中國第一爐鐵水如何煉成的?劉燁、張國強所扮演的角色是否有著真實的人物原型?孟泰、王崇倫等人為何能成為全國勞模?答案,就在歷史中以其本來的樣子存在著,如鋼鐵般強韌,如鐵水般熾熱,并鼓舞著一代代人繼續(xù)前行。
半年煉出第一爐鐵水
鞍山,這座因資源而逐漸形成的工業(yè)城市,對于全國建設意義重大。1949年初,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發(fā)出電令:“鞍山的工人階級要迅速在鞍鋼恢復生產?!卑吧戒撹F公司自1948年12月成立之初,就肩負起支援全國解放戰(zhàn)爭,迎接新中國成立和國民經濟恢復發(fā)展的使命。
“當時的廠區(qū)真的是破敗不堪,到處是一人高的荒草和被破壞的散落各處的設備、配件等,從當時的老照片看,很難相信在半年時間內能煉出第一爐鐵水,他們面對的困難是不可想象的。”鞍鋼博物館第一任館長孫濤介紹。
鞍鋼要恢復生產,煉鐵成了一個最關鍵的環(huán)節(jié),如果不把煉鐵恢復起來就沒有鐵水,沒有鐵水就不可能去煉制鋼材,所以首先就要修好2號高爐。電影也是從這里開始說起。作為一名老鞍鋼人,鞍鋼黨委原副書記王延綿也參與到電影《鋼鐵意志》創(chuàng)作中,他的工作是盡可能地真實呈現當年的場景。
王延綿介紹,在恢復煉鐵廠的時候,整個鞍鋼都在做恢復工作。直到1949年6月27日,第一爐鐵水煉出,到7月9日舉行開工大典,真正意義上開始了生產,也讓大家看到了未來。
忙碌的生產中,鞍鋼不斷涌現出勞模,大家熟知的孟泰、王崇倫從這里走出,并在電影《鋼鐵意志》中以真實的名字呈現在銀幕上。
正是這種不畏艱險如鋼鐵般強韌的勞模精神才讓2號高爐流淌出鐵水,如鐵水般熾熱的激情也流進了更多人的心里。
勞模孟泰“尋財挖寶”
電影《鋼鐵意志》中有一段孟泰翻撿廢鐵堆回收零件,并用雙手蘸上玻璃粉除銹修復零件的感人鏡頭,當年孟泰同工友們跑遍廠區(qū),挖掘、收集、修復器材,建起聞名全國的“孟泰倉庫”,他帶動大家獻交器材,在鞍鋼全面恢復生產中發(fā)揮了巨大作用。在一份《冶金工業(yè)部關于任命孟泰等三人職務的命令》中,記錄了因這些特殊貢獻,冶金部1957年任命孟泰擔任煉鐵廠副廠長的往事。
鞍山解放后,鞍鋼回到人民手中。但當時的廠區(qū)一片荒涼,生產全面癱瘓,有外國專家斷言:“這里只能種高粱,恢復生產至少需要20年?!?/p>
要恢復鞍鋼生產,首先要解決物資極度缺乏的困難。孟泰開動腦筋,夜以繼日地在廠區(qū)內掘地三尺“尋財挖寶”。他跑遍幾十里廠區(qū),摳備件、扒鐵堆,小到螺絲疙瘩銅線頭,大到幾十斤上百斤的管件水門,只要有點兒用場,他都不放過,手提肩扛往回弄,手擦破了,腳凍傷了,他也從不叫苦。在老英雄孟泰的倡導下,黨組織發(fā)動了轟轟烈烈的獻交器材運動,數千鞍鋼職工肩扛、擔挑、車推,帶著各種零件紛至沓來,隊伍從廠區(qū)一直排到幾里開外。
大家捐獻出的零件解決了眼前急需,還建立起享譽全國的“孟泰倉庫”,其中好多都是有錢也沒處買的關鍵零件,滿足了恢復3座高爐的需要,沒花國家一分錢。1949年6月27日,整修一新的2號高爐正式點火,新中國第一爐鐵水噴涌而出,鞍鋼人用半年的時間,就完成了外國專家口中20年才能完成的事情。
“感覺父親還在,看過電影后真的是徹夜未眠?!泵咸┑呐畠好蠎c蘭說。在她的眼中,平日和藹可親的父親,每次說到自己的工作,就一臉嚴肅,容不得開半點兒玩笑。有一場搶救設備的戲讓人印象深刻,當時孟泰能夠奮不顧身地沖上去,“不僅是一種責任,更是一種勇氣”。孫濤說:“孟泰當時是負責配管工作,管水和風,面對危險,能夠沉著冷靜,為了保護設備挺身而出,這種精神太難能可貴了。雖然很多人都沒有見過孟泰本人,但孟泰的故事在我們所有鞍鋼人的心中,成為一種力量,鼓舞著我們,激勵著我們?!?/p>
支援三線“全家進渡”
據統(tǒng)計,1949年我國全國鋼鐵產量為15.8萬噸,到1960年達到了5241.8萬噸,這期間,鞍鋼成為全國鋼鐵行業(yè)的脊梁,并以代培人才、技術輸出、援助建設等方式支援著全國的鋼鐵建設。
“如今,在四川攀枝花,你依然可以聽到很多人說著鞍山方言。當年很多鞍鋼人為支援三線建設,立業(yè)、成家。據當時負責人員調度的鞍鋼工作人員統(tǒng)計,前前后后一共有12萬人去全國各地支援鋼鐵工業(yè)建設?!蓖跹泳d介紹。
“三線建設”是我國上世紀60年代中期作出的一項重大戰(zhàn)略決策,鞍鋼在三線建設中,輸送了大批的人才和設備,并在祖國的西南、西北支援建設了很多鋼鐵廠,如馬鋼、武鋼、唐鋼、水鋼等。
“全家進渡”,鞍鋼博物館中的一份1972年的干部介紹信的備注上,記錄著當年一名叫楊桂珍的鞍鋼職工調往渡口四〇公司時的情景。
這樣的故事在鞍鋼支援三線建設的過程中數不勝數。僅1965年,鞍鋼就派出了14349名職工支援包鋼、白銀、武鋼建設。
在鞍鋼博物館掛著一張油畫,畫中,火車停在站臺上,一群年輕人帶著大包小裹的行李,在站臺上與家人、工友告別,不遠處,一幅紅色的橫幅上寫著“大力支援武鋼建設”八個大字。這一刻不僅定格著歷史,更傳遞著時代的記憶。充滿激情,不畏艱險,拼搏奮斗,并延續(xù)到今天。如今,鞍鋼發(fā)展成為世界級鋼鐵企業(yè)集團,產品銷售覆蓋全球,并廣泛應用于國內外重大工程項目。“鞍鋼”成為享譽世界、備受信賴的企業(yè)品牌,未來之路,也將因有這些值得銘記的歷史而走得更有力。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